由一场供应链讲座引发的思考

今天恰逢时机听了一场刘大成老师关于物流和供应链的讲座,略有所感,记录如下。

一直在思考所做项目的问题,中间基本处于一心二用的状态,只是抽几个有所感触的点记录。第一,顶层设计;第二,源头和本质。

顶层设计

有三个例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第一个是秦始皇的长城,怎么理解这个顶层设计呢?我们知道,长城第一次完整的修建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修建长城的战略意义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游牧民族那时候被称为半兽人(掠夺和存储财产),他们从来没有补给线,不存在后勤保障的问题,基本是以战养战;相反,秦国则需要从长安运送粮食过去,基本的比例是三担粮食,两担消耗在运输中,一担供给前线,因为道路不好,运输工具是牛(农村的朋友应该知道牛是有多慢,不过它力气大),太慢了(这其实是个物流问题😅)。而长城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游牧民族的马上不来,进攻速度受到影响,同时后勤供给反过来成了影响他们的一个问题;第二,在长城内驻守军民可以开荒,需要多少粮草种多少,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其实之后的防守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讲到这里的时候还有个题外话: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都消失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天然屏障,我们东、南有大海,西有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北有长城,很好地阻隔了外强入侵。另外,恶劣的环境下才能最早孕育出文化,比如是黄河、尼罗河、印度河、幼发拉底等流域,而不是长江、爱琴海、亚马逊等。举了个非洲人很懒的例子,说他们每个人坐在一棵水果树下,饿了就上去摘一个水果吃,吃完了就换一棵树。有一些道理,权当调味品就行。

第二个是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我们且不说真实历史中的隋炀帝如何,不过单就他的这项工程确实很了不起。京杭大运河(隋朝)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全场两千七百余公里。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便于对北方用兵,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巨大作用,只是想想牛车和船只的巨大区别就知道意义所在了。当然,我觉得杨广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一层:)

第三个是 Jobs 的 ITunes 和 AppStore,真正让其他手机厂商感到无解的可能既不是 IPhone,当然更加不可能是 IPad,Mac 之类,我当然不否认这些东西非常 Nice。他的这一套与创作者捆绑的机制简直把音乐人、开发者都拉进了自己的阵营,而他们一旦习惯了这种模式,路径依赖就会发生作用。我自己觉得这点蛮有启发的。

这就是顶层设计的三个小例子,挺有感触,因为这个东西适用于很多方面,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比如我们熟知的 git,比如我们常说的 “结构效率高于运营效率”,比如我们感触深刻的 “三观和志同道合”……顶层设计一旦做好,剩下的就是不停进化、完善。也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前者是导向,后者是结果。我甚至觉得这就是最本质的顶层设计,试想一下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东西,无一不符合这条设计,生命自不必说,从我们每天用的手机、打开的 APP、浏览的网页、吃的美食、买的衣服……有哪项不是这样呢?再把 “物竞天择” 四个字拆开来解读,又会发现新的不一样的意味。有关这部分内容不再赘述,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世界、宇宙与评价、选择》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关注。

谈个题外话,无论男女,在找对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也是 “顶层设计”,也就是你俩在这方面是否一致。一致最好,如果不一致趁早分开的好,省得到时候更加痛苦。也许有人会说,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嘛,没错,我非常认同 “人是会改变的” 这个观点,但是恕我很难相信有人能真正改变自己的 “顶层设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对组织、商业、政策来说,“顶层设计” 更加重要,因为它几乎无法改变。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 “制度经济学”,里面有个非常基本的概念 “路径依赖”(大牛诺斯提出),就像物理中的 “惯性”,在受到外力之前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想想键盘的例子可能会更加有感觉。最后,其实代码工程也一样,刚开始的不合理设计可能会导致后面无穷无尽的麻烦,程序猿肯定听过 “百度 GCC 被三体人锁定在 3.4.5 版本” 的段子,不知道的搜一下百度:)当然,运用到具体场景得看实际情况,这个是常识。好了,题外话到此为止。

源头和本质

我司应该是国内最早提出元认知、元知识、元技能……等各种 “元” 的概念的,当然是因为有一个牛逼的老大,其实上面提到的我们也经常提及,只不过大部分时候是限在代码层面(比如前几天才把我拉过去指导了我如何更好地抽象和拆解,这两个东西可一点都不冲突,有时间再专门撰文吧)。

就今天的讲座来说,我是这么理解的: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具体怎么理解呢?我们还是看几个例子。

当年牛逼到天上的柯达,仗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对数码产品没有太放在心上,结果 2013 年宣告破产。福特公司 “只生产一种车”,结果被 GE 的斯隆利用事业部制、财务控制等一系列改革手段干掉,他加入 GE 的时候公司正处在最严重的危机之中,他也成为了职业经理人的榜样,而且也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想了解这段历史的可以看一下《管理百年》,很不错的一本书。当然,随后是将福特的流高效生产和斯隆的经营结合起来的丰田 JIT(准时生产),他的提出者大野耐一说过一句话 “生产过剩是罪恶”。通话质量上乘、能当锤子使的诺基亚,曾经当之无愧的手机巨无霸,随着 Android 的出现,瞬间陨落,虽然后来在努力改善,无奈市场早已将其抛在身后,走远了。

上面这些是没有主动创新变革被 “劣汰” 的例子,下面这几个就有点尴尬了,简直是躺枪。来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段子:干掉电台的不是搞媒体的,而是滴滴和优步,因为出租车司机现在都是一边听着 “叮叮,据您 XX 公里,从 XX 前往 XX……”,一边和其他司机朋友在微信语音群聊,我们甚至经常看到他们有两个手机,一个负责导航,一个负责聊天;同时,滴滴和优步还干掉了黑车(政府搞了多年没搞定的),差点把出租车也干掉(其实在我看来已经干掉了,出租车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了),现在在苟延残喘;噢,他们还顺带解决了一些人找对(炮)象(友)的问题,这个段子有几种,比如妹子下班时间在支付宝大楼下开个滴滴,比如某些公子哥弄个一毛钱的顺风车……还有用这种方式做招聘(挖人)的,简直是脑洞开得不能再大。还有最近的方便面,想想也是郁闷,没被竞争对手搞死居然被个外卖给干掉了,恐怕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个吧。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干掉了小偷(又一个政府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搞定的问题),因为大家身上都没现金了,而且手机一天到晚不离手……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搜一下。

看完段子,我们往上想一个段位,其实他们之所以被淘汰基本上都是因为 “没有提供更好的、更个性化的服务”,比如热腾腾的外卖就是比你四处找热水还要泡一阵子来的方便和优质。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还有提供类似服务的,迟早有一天肯定也会被灭掉。那种单纯靠大规模生产的规模效益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的社会肯定会是一个极度个性化的时代,而且会越来越如此,服务的模式已经从过去的 “一对多” 转变为 “多对多”,老一套的几乎所有东西都可能被取代,生产、销售、服务……

我们看几个正面点的例子,摩拜和小黄车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们解决了人们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京东为什么坚持自建物流?原因很多,最直接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看看京东到家这一两年的发展有多迅猛就知道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另一个牛人科斯在《企业的本质》别树一帜地指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它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通俗地来说,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资源配置在企业内部效率会更高,否则完全依靠市场就行。题外话,其实区块链技术也是类似的,外部我们还是用普通的货币,内部使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交易费用,而且杠杆不受任何限制。因为货币的本质就是为了方便交易,区块链技术完全能够胜任,比如 德勤和 ConsenSys 的 ConsenSys 计划、方舟 的 Arkblockchain 等私有链(类似项目可详见区块链 - Wikiwand)。收回来,所以,现在的方式是用户直接到生产,中间全部由一家公司接管(再比如顺丰优选),比如今年中秋节的大闸蟹,直接从蟹农到用户,这中间节省了多少交易成本,所以,月饼莫名其妙躺枪了……因为消费升级了,能吃上新鲜的大闸蟹,我为什么要吃月饼(还是五仁的:D)?传统的供应链和物流方式能做到这样的服务?Naive。当然物流厂商也不是没有机会,韩国仁川机场、迪拜机场那些店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说完京东的例子,我们再讲一个 IPhone 的例子,他们恰到好处地利用了传统的规模效益和如今需要的快速响应。在生产制造环节,手机的芯片是靠海运转汽车运输到富士康生产车间的,但是在销售环节,是靠空运到各销售区域的。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看,芯片又轻又小,很适合空运,手机有了电池、包装、配件等变重了应该陆运加海运,怎么反过来了呢?我们这么理解,芯片一类的产品是 “功能型产品”,对这一类的产品关键是降成本,所以选择海运;而 IPhone 这样的产品是 “创新型产品”,对这一类产品关键是快、贵,所以选择空运,大家也都应该知道,IPhone 的贬值速度非常快,可能半年就降价一半,这样的产品当然是越快到用户手中越好。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IPhone 手机通话质量那么差,远远不如诺基亚,怎么就那么多人买呢?” OK,看看身边的人都拿手机在干嘛,他们在刷微信、刷知乎、自拍发朋友圈……他们的需求还是通话?

当然,即便是正面例子,也分不同种。微信支付天然就比支付宝更加有利,虽然它开始的晚,但它走的一点都不慢,这就是 SNS 的力量,所以支付宝也只能大力发展 2b 和政治业务(收党费……)。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分享归根结底是满足炫耀需求”,我觉得对大多数人和大多数情况是准确的。那么 ApplePay 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老师提到了一个观点:“国外的支付是基于信用和信誉的,而支付宝和微信不是,也正是因为它们不是,所以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果是了就不会这样了,因为中国人没有信誉(大写的尴尬)”。对这个观点,我基本是认同的,以后会单独撰写关于人性的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建议是:不带偏见、批判性地阅读,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慎之。还有迪士尼和普通的电影公司,或者万达的那个所谓的与迪士尼抗衡的主题公园,你以为别人靠门票赚钱,其实人家赚的是衍生品(周边),比如《冰雪奇缘》艾萨公主的裙子,老师给的数据是橙色幼儿园的小朋友人均 7 件裙子及相关周边,感兴趣的可以看下淘宝,简直难以想象,Amazing。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知乎的回答很有意思)。

刚刚说的是属性的不同,我们再简单说说市值。市值就是企业的未来,也就是人们对你未来的预期。之前王明夫先生提过一个观点:“滴滴和优步合并后,会导致滴滴市值下降,因为一些事情确定了,就没有那么多预期了”,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不过滴滴现在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也在大力研发无人车,一方面是为了占据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给市值一个交代。这个角度看企业也是蛮有意思。比如,Amazon,连续亏损二十多年,市值却蹭蹭蹭一年比一年高,贝索斯的个人财富也跟坐火箭似的,简直 “不忍直视”。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可思议?我们举三个小例子。第一个例子,传统超市是从批发到零售,价格上升,他是把其他超市的东西买过来按批发价卖,目的是引流用户;第二个例子,沃尔玛的物流七天内送达,亚马逊 48 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送达,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服务;第三个例子,137 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一个只有 300 万用户的超市,但这是个走高端路线的超市,且不说生鲜分发、用户数据,就是实体店本身都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比如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人们进去的看到的物品都是自己喜欢或者查看过的物品,别的超市要买 50 块的东西最后买了 500,它的超市要买 50 块的东西最后买了 5000。还有 AWS,这些都是投资者不断看好它的原因,其实就是相信它以后能够成为超级赚钱的公司,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充足的回报。当然,我觉得还有另一个可能的小因素是 “路径依赖”,一旦开始了投入就很难再停下来,你即使不相信它以后能超级赚钱也不得不让自己相信(不相信难道承认自己当初眼瞎?哈哈:D),更不用说它还是可以期待的。也就是说,当投资开始的时候,投资者已经和公司绑在一辆战车上了,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也必须努力让市值往上走。所以,某大牛说 “股市就是人性”,不无道理。

总结一下,无论商业看起来怎么繁杂无序,无论企业做出什么人们看不懂的决策,他们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他们做到了 “比你还了解你自己”,他们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致力于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如果做到了这些,他们赚很多钱又有什么不可理解?我想,这也是企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本质。

番外

不知不觉,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与落后的配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这里面机会非常多,创业的同学不妨从这个角度多思考思考。当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举个例子,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这样下去,国内车企要想超越大众、丰田、奔驰、奥迪这些厂商基本是没有可能,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在传统的机械技术(比如发动机)上保持极大的领先优势,并且每天都在进步。但是现在电动车来了,它拥有不输于传统汽车的指标,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更为重要的是无人驾驶也要来了,以后的交通可能都要重新定义,比如只有无人驾驶才能上高速,人们只要在车上睡觉、玩乐或者办公就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性能还有意义吗,这不就跟诺基亚的通话质量和硬件质量优秀一个道理吗,你那些东西消费者不需要呀。所以,消费升级了,你的服务得跟上,跟不上的那只好 Game Over,在这方面国内厂商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其他领域也同样类似。你看,我们又回到了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为用户提供服务上,我想,这才是真正的 “以消费者为中心” 的市场经济驱动方式吧。

很多人觉得消费升级了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观念本来就很 “高级” 的一拨人长大了,开始挣钱了(手动滑稽)。

附:人均 GDP 产业变化趋势(来自和君八届大课《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1、汽车:1000 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3000 美元时私人购车爆炸式增长。
2、旅游:1000 美元时观光游剧增——2000 美元时休闲游骤升——3000 美元时度假游渐旺——6000 美元时进入休闲游时代。
3、酒类:2000 美元以下(主要是烈性酒)——3000-4000 美元(啤酒消费陡峭上扬)——5000 美元(红酒啤酒交辉相映)。
4、教育:300 美元(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不应低于 3.299%)——800-1000 美元(教育经费所占比重的下限为4.06%-4.24%);当人均 GDP 达到 4000 美元左右时,教育会成为居民消费的重点。
5、医疗保健:1000 美元时补钙需求骤增——5000-6000 美元医疗卫生成为消费增长点——7000 美元时保健品支出增加。
6、艺术和收藏:1000 美元时艺术和收藏市场才能真正启动;8000 美元时,艺术和收藏市场才会出现繁荣。
7、 科技:5000 美元时国家才真正注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明确科技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注重自主研发,走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重的发展道路。10000 美元之后,国家开始形成完整的产学研体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8、人才:超过 2000 美元时海外科技人才开始回流;达到 5000 美元时,会出现部分海外人才回流,达到 7000 美元时,就会出现大规模海外人才回流。
9、文化娱乐:3000 美元以下生活质量与人均 GDP 关系较密切,超过后相关性就很脆弱:富裕不等于幸福。1500-3000 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达到 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占总消费支出的23%。6000 美元以上,文化开始全面产业化。
10、设计:1000 美元时经济运行中开始关注设计——2000 美元成为主导经济运行的因素之一。
11、物流:6000 美元后开始真正重视进入物流效率的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整个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12、安全生产:不足 1000 美元(事故的高发期)——1000-3000 美元时(事故的易发期)——3000-5000 美元(事故的转型期)——5000 美元以上(事故的下降期)。
13、环保:10000 美元时,极大地增加环保力度和污染治理费用。
14、社会保障:10000 美元阶段,社会保障水平上升很快,超过 10000 美元后社保增长放慢,超过 20000 美元后社保水平开始回落。

中国 2017 年人均 GDP 已经接近 9000 美元了。

后记
再次感觉到:“抽象到一定层面,很多事情都是类似的”。
另 PS:以上内容除了一些观点是老师的外,大部分内容是自己扩充的,不代表老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