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 原理、证明与实现

说明:本文主要介绍 Gan 的基本原理、证明过程及简单的代码实现。这里是文章链接:Gan

  • 文章目录
    1 简介
    2 证明
    2.1 概念与过程形式化
    2.2 理论推导
    2.3 证明
    2.3.1 最优判别器
    2.3.2 最优生成器
    2.4 重述训练过程
    2.4.1 参数优化过程
    2.4.2 实际训练过程
    2.4.3 最终过程
    3 代码
    4 代码学习
    5 应用
    6 数据集
    7 其他资料
    8 参考文献

  • Demo1: 手写数字生成

  • Demo2: 二次元头像生成

由一场供应链讲座引发的思考

今天恰逢时机听了一场刘大成老师关于物流和供应链的讲座,略有所感,记录如下。

一直在思考所做项目的问题,中间基本处于一心二用的状态,只是抽几个有所感触的点记录。第一,顶层设计;第二,源头和本质。

顶层设计

有三个例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第一个是秦始皇的长城,怎么理解这个顶层设计呢?我们知道,长城第一次完整的修建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修建长城的战略意义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游牧民族那时候被称为半兽人(掠夺和存储财产),他们从来没有补给线,不存在后勤保障的问题,基本是以战养战;相反,秦国则需要从长安运送粮食过去,基本的比例是三担粮食,两担消耗在运输中,一担供给前线,因为道路不好,运输工具是牛(农村的朋友应该知道牛是有多慢,不过它力气大),太慢了(这其实是个物流问题😅)。而长城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游牧民族的马上不来,进攻速度受到影响,同时后勤供给反过来成了影响他们的一个问题;第二,在长城内驻守军民可以开荒,需要多少粮草种多少,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其实之后的防守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讲到这里的时候还有个题外话: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都消失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天然屏障,我们东、南有大海,西有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北有长城,很好地阻隔了外强入侵。另外,恶劣的环境下才能最早孕育出文化,比如是黄河、尼罗河、印度河、幼发拉底等流域,而不是长江、爱琴海、亚马逊等。举了个非洲人很懒的例子,说他们每个人坐在一棵水果树下,饿了就上去摘一个水果吃,吃完了就换一棵树。有一些道理,权当调味品就行。

第二个是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我们且不说真实历史中的隋炀帝如何,不过单就他的这项工程确实很了不起。京杭大运河(隋朝)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全场两千七百余公里。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便于对北方用兵,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巨大作用,只是想想牛车和船只的巨大区别就知道意义所在了。当然,我觉得杨广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一层:)

第三个是 Jobs 的 ITunes 和 AppStore,真正让其他手机厂商感到无解的可能既不是 IPhone,当然更加不可能是 IPad,Mac 之类,我当然不否认这些东西非常 Nice。他的这一套与创作者捆绑的机制简直把音乐人、开发者都拉进了自己的阵营,而他们一旦习惯了这种模式,路径依赖就会发生作用。我自己觉得这点蛮有启发的。

这就是顶层设计的三个小例子,挺有感触,因为这个东西适用于很多方面,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比如我们熟知的 git,比如我们常说的 “结构效率高于运营效率”,比如我们感触深刻的 “三观和志同道合”……顶层设计一旦做好,剩下的就是不停进化、完善。也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前者是导向,后者是结果。我甚至觉得这就是最本质的顶层设计,试想一下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东西,无一不符合这条设计,生命自不必说,从我们每天用的手机、打开的 APP、浏览的网页、吃的美食、买的衣服……有哪项不是这样呢?再把 “物竞天择” 四个字拆开来解读,又会发现新的不一样的意味。有关这部分内容不再赘述,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世界、宇宙与评价、选择》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关注。

谈个题外话,无论男女,在找对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也是 “顶层设计”,也就是你俩在这方面是否一致。一致最好,如果不一致趁早分开的好,省得到时候更加痛苦。也许有人会说,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嘛,没错,我非常认同 “人是会改变的” 这个观点,但是恕我很难相信有人能真正改变自己的 “顶层设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对组织、商业、政策来说,“顶层设计” 更加重要,因为它几乎无法改变。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 “制度经济学”,里面有个非常基本的概念 “路径依赖”(大牛诺斯提出),就像物理中的 “惯性”,在受到外力之前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想想键盘的例子可能会更加有感觉。最后,其实代码工程也一样,刚开始的不合理设计可能会导致后面无穷无尽的麻烦,程序猿肯定听过 “百度 GCC 被三体人锁定在 3.4.5 版本” 的段子,不知道的搜一下百度:)当然,运用到具体场景得看实际情况,这个是常识。好了,题外话到此为止。

More

Language Model Note (SLP Ch03)

Ngram

  • Count up the frequency and divide (us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r MLE):

    • PML(xixin+1,...,xi1):=c(xin+1,...,xi)c(xin+1,...,xi1)P_{ML}(x_i | x_{i-n+1} ,..., x_{i-1}) := \frac {c(x_{i-n+1,...,x_i})}{c(x_{i-n+1},...,x_{i-1})}

    • Example: $$P(you | i\ love) := \frac {c(i\ love\ you)}{c(i\ love)}$$
    • More Generally: $$P(w_1^n) = P(w_1)P(w_2 | w_1)P(w_3|w_1^2)…P(w_n|w_1^{n-1}) = \prod_{i=1}^{n} P(w_i|w_1^{i-1})$$
  • For N-gram

    • Next Word: $$P(w_n|w_1^{n-1}) \approx P(w_n|w_{n-N+1}^{n-1}) = \frac {C(w_{n-N+1}^{n-1}w_n)}{C(w_{n-N+1}^{n-1})}$$
    • prob of sentence: $$P(w_1^n) \approx \prod_{i=1}^{n} P(w_i|w_{i-1}…w_{i-N+1})$$
  • For Bigram

    • prob of sentence: $$P(w_1^n) \approx \prod_{i=1}^{n} P(w_i|w_{i-1})$$
    • Next Word: $$P(w_n|w_{n-1}) = \frac {C(w_{n-1}w_n)}{\sum_w C(w_{n-1} w)} = \frac {C(w_{n-1}w_n)}{C(w_{n-1})}$$

More

语言、AI、情感

语言的本质

抽象来看,语言大致可分为描述客观现象和表达主观感受两个方面。
客观的语言广泛存在于世间,从人类到动物,到植物、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通过特定的语言向外传达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被人类加工后成为『知识』。
而人类或其他高等动物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他们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认识。也许可以称之为『情感』,或许是『意识』。
由于语言有多种,个人主观方面又大不相同,所以当人与人沟通时经常会信息不对称,导致沟通障碍。而同样的东西、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会不尽相同。
所以,有时候与其说是语言的魅力,不如说是人类主观的魅力、意识的魅力。譬如『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也许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句话和有意境,觉得写的很好。为什么?也许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它高度抽象描述了大量的客观现象,但我想更多地是因为它勾起了你心中的一点点涟漪,或者引起了你一点点的共鸣。
再比如 “他死了,她也死了” 和 “他死了,她伤心而死”。从信息论(效率)角度而言第一句更容易记住,因为它短,但人们更能记住第二句,因为它有 “情感”。所以,我们其实关注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所附加的、能引起我们心灵触动的、能带给我们思考的东西。
所以,语言我更倾向于把它当做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至于记录客观世界,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公式…… 而语言的本质或者核心其实是『情感』,是『意识』的产物。

More

正则表达式笔记

操作

compile

  • compile 常用的表达式更高效:使用编译的表达式能避免高速缓存查找开销,将编译工作转移到应用程序启动时,而不是程序响应用户操作
  • 在字符串前加个 r 反斜杠就不会被任何特殊方式处理
  • re.findall(rf'{t}', s): f 表示 t 可以使用变量
  • re.compile(pattern, re.IGNORECASE): IGNORECASE 忽略大小写
  • re.compile(pattern, re.MULTILINE): 是否按行匹配,带参数按行,不带参数整个字符串为整体(不考虑换行符)
  • re.compile(pattern, re.DOTALL): 默认不匹配换行符,带参数匹配换行符
  • re.compile(pattern, re.Unicode | re.VERBOSE): 让 pattern 看起来更易读。多个标志可以通过按位 OR-ing 它们来指定。如 re.I | re.M 被设置成 I 和 M 标志
  • 嵌入标志(编译表达式无法添加标志时,可以在表达式字符串本身内嵌入标志)
    • 打开不区分大小写匹配项: (?i) 添加到 pattern 的最前面就好
    • i: IGNORECASE; m: MULTILINE; s: DOTALL; u: UNICODE; x: VERBOSE

More

随笔:人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是夜,阴沉天空,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到了地上,没入了尘埃。
空旷的房间,通明的白织灯下,桌上一罐哈啤,一罐纯净水,耳边响着最爱的史诗乐。
回想近日之事,一时竟感慨万千,内心色彩斑斓。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会交到许许多多的朋友,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下一秒将会认识谁。但是,总有些事、总有些人,会让你的人生泛起涟漪、波澜。
有些事,能让你认清一个人;有些人,能让你知道一件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物欲横流、欲壑难填。
每个人都想任性地活,想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
我们以为这是自由,这是活出自己,这是人生的精彩。
但却忘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本分。
忘记了克己修身,忘记了每日三省,忘记了拷问良心。也许从未有过。

任性过后,还剩下什么?还能剩下什么?
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大丈夫立于天地间更应如此。
忍让不是天生懦弱,关心不是精力过剩,
然而我们总是看不到这些或者习惯了如此,一次次用所谓的个性去刺向那呵护着自己的外壳。
人性本如此。

感受周边人群,与日俱增的寂寞和空虚,让人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寻找释放的窗口。
同样寂寞空虚的人遇到了一起,生产出更多的寂寞空虚,以及一些私欲,泛滥成灾。
然后,终日活在这样的世界,通过感官上的各种刺激才知道自己还,活着。

谈使命,说使命太虚;谈梦想,说梦想太空。
浑浑噩噩度过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接着是一生。

做人,该当知轻重,明对错。
然后,去做一个有品性、有道德的人。
这样的你也会是一个三观正、人品赞的人。
扪心自问,你是吗?

后记: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在这种环境下用键盘缓缓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就好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故事,好像一副徐徐展开的画卷,好像一首缓缓奏起的乐章。随着文章终了,内心的情感渐渐平复,由内而外不再充满戾气,不再焦躁不安,不再五味陈杂。

Pandas 入门

目录

Pandas 建造在 NumPy 之上,它使得以 NumPy 为中心的应用很容易使用。

由于 Hexo 对 Pandas 输出的表格支持不好,详细内容可点击:http://nbviewer.jupyter.org/github/hscspring/DataScience/blob/master/DataClearing/Pandas.ipynb

参考网站

Python 编码笔记整理

目录

Python 中文编码

Python 中文编码是新人常见的一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涉及到 Python 字符串、编码、IO 读写等方面的问题。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