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少年》观后——信念、文化与希望

疫情一波又一波,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出去过了,周六晚上舒璇说明天一起出去看个电影吧,好久没有活动了,最近正好上映了一部口碑很不错的片子。我好奇一问:“啥电影啊?”答:“舞狮少年”。我一想,哎,这不是昨晚看某个 UP 主提到过的影片么,说看起来像是鸡汤片。对鸡汤我一向是不喜欢的,可能是以前喝太多了,有点腻上头了。不过最后,当然是毫无异议地来到了电影院,我其实有点担心自己会睡着。

影片开始,味道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随着故事的推进,慢慢开始受到电影感染,就是自己明明知道是剧情设计,却依然会被触动到。比如被打后在房顶痛哭,比如拜师时读李白的诗,比如去广州时同伴们追车相送,再比如比赛时突然上场等等。有套路,但你不会觉得生硬,只会被影片中人物所吸引,也许是他们的感情,也许他们的不屈,也许是他们的勇敢。到结尾时,影片又给我们呈现了一种与套路不相同的画面,成功地将影片从鸡汤中捞出来,引发观众更多地思考。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自己来说颇有感慨,是有此文。

「梦想」这个词是真的快被用烂了 ,导致我现在已经彻底不看综艺节目了。当然,如果说雄狮、英雄啊之类的,不免就掉到鸡汤里了。整部影片首先让我觉得不同的一个词是「信念」,就是那种前路凶险未卜,身后暗流汹涌,但我依然相信我可以。这个词贯穿全片,只不过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嘴上嚷嚷心里没底,慢慢到有底气,再到有信念(比如送外卖那里),再到跳擎天柱那一瞬间完成了整个升华,到最后在上海的宿舍里时,眼神里锋芒不再,拥有的只有经历之后的坚定和刚毅——从此他将不会被任何困难难倒。我们身边已经越来越少看到有「信念感」的人了,人们要么浮躁到难得一刻沉思,要么麻木到难起一丝波澜,要么焦虑到难有一分平和。

提起文化,我们总想搞个大事情,恨不得全球都爱上华夏;我们一方面对一些传统文化遗产不屑一顾,一方面又幻想某天某个玩意儿突然让老外们沦陷。这部影片拿舞狮这个点,做到了,至少让我觉得这项活动值得放到体育竞技比赛之列,它集舞蹈、武术、音乐、团队协作等多种元素,且极具有观赏性。这是好作品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可不只是键盘上噼里啪啦几下完事儿,这里面的设计、寓意、讲究,不下一番功夫怕是掌握不到这么多细节。文化自信更应该从骨髓、从灵魂深处散发而出,而不是封闭自我、抵制别人。当然,要明白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历史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变化才能长足发展。拿常有争议的中西医来说,与其分中医西医,还不如分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西医以前还有放血疗法呢。

最后的结尾其实一开始就有呼应,这个设计也很用心。推广大使是上届的冠军,可怎么样呢,依然要为现实低头。还有强哥,还要继续回去卖咸鱼。还有两位队友,可能也要小小年纪在大城市里打工。这是影片中人物的现实,这何尝又不是「很多东西」的现实。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个体连尘埃都不如,文明都可以彻底毁掉。最后剩下什么?没有人会在乎。但,片中很多细节又给这看似无奈的结局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户,那里还射进一缕曙光。主人公去了上海打工,那是因为那里工资会翻倍,最后的宿舍明显比广州时好了很多,他的父亲醒过来了,不知道要挣多少的可怕也消散了,这是生活的希望,我们知道他以后一定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是希望。师父和两个小伙伴比较简单些,说说两位女主。阿珍是个好姑娘,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到底爱强哥什么,她希望强哥能一往如此,她看到了——强哥做到了,他不认,他没认,无论日后做什么,他都再无所畏惧,更何况主人公的一跃还给了他取之不竭的勇气。阿娟,她应该会和眼镜哥分手,她有侠义之心,敢想敢做,她需要一个能完全支持她,给她动力,给她避风港的伴侣。也许,主人公并不合适。但,有希望 。

也许,把三个词放在一起,我能够大致感知到创作团队的意图(之一):无论人还是事,要有信念,方有希望。